外泌体是直径30-150nm的膜结合囊泡,由多种细胞分泌至胞外环境,素有“细胞间通讯专家”之称。它们起源于细胞的内体系统,通过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 MVBs)与细胞膜融合而释放,参与免疫调控、肿瘤微环境重塑及组织修复等关键生理与病理过程。凭借高灵敏度、非侵入性采集及显著的稳定性,外泌体正逐渐成为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诊断领域中的一个革命性工具。
外泌体的七大核心优势
- 高灵敏度——涵盖核酸、蛋白、脂质等多类生物分子,全方位解析疾病图谱。
- 高特异性——携带细胞来源特异性标志物,精准锁定病灶信号。
- 无创便捷——通过血液、尿液或唾液即可采集,摆脱组织活检的痛苦。
- 稳定性强——生物分子能够长期保存,数据可靠性达到新高度。
- 早诊先锋——较传统标志物更早捕捉病变信号,抢占治疗的黄金机会。
- 动态追踪——实时监测疾病进展与疗效,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导航。
- 长效储存——通过冷冻技术轻松保存,助力未来的回溯研究。
外泌体在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众多研究已强调外泌体在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检测中的巨大潜力。这些研究成功鉴定了外泌体,突显其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前景,因为它们具备丰富的生物特征及良好的稳定性。外泌体在肺癌、乳腺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及胃癌等早期癌症,以及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
挑战与机遇并存:外泌体研究的关键突破口
尽管外泌体潜力巨大,其临床应用仍面临分离技术不统一、杂质干扰及数据解读复杂等难题。传统的超速离心和尺寸排阻色谱技术既耗时又费力,且难以精确区分外泌体与其他囊泡。此外,个体差异(如年龄及用药)导致外泌体成分波动,进一步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