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背景
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直是医学界探寻新疗法的重大挑战。在肺癌患者中,大约85%属于NSCLC,这种类型的癌症相比小细胞肺癌生长速度较慢。然而,4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扩散至胸部以外的器官,导致治疗效果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 免疫治疗的潜力
在癌症治疗的领域中,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疗法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尽管如此,免疫治疗的效果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炎症反应是一个关键因素。短期暴露于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FN)能够增强肿瘤免疫,但长期暴露则有可能导致免疫抑制。因此,如何有效调控细胞因子信号以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并减少免疫抑制现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 临床试验数据
新文速递的临床试验显示,针对NSCLC患者的抗PD-1联合延迟和短期Itacitinib治疗,表现出67%的总体反应率及238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这些患者被分为三组:在前两周期抗PD-1单药治疗中有临床反应的患者(aPD1R)、在第三周期开始于联合治疗后出现反应的患者(JAKiR)以及无论何种治疗均无反应的患者(NR)。每组患者在临床反应中均表现出独特的免疫学变化和炎症特征。
### 免疫学变化与炎症特征
基于Olink精准蛋白组学技术的研究发现,IFN-I、IL-10和CSF1在不同患者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于解析治疗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aPD1R患者的基线炎症蛋白水平较低,CD8T细胞在接受抗PD-1单药治疗后反应良好;而JAKiR患者则表现出高水平的炎症标志物,CD8T细胞反应相对较差,临床反应与炎症信号减少以及CD8T细胞前体群体增加相关;NR患者则表现出对JAK抑制剂无效的持续炎症和IFN-I信号,伴随CD8T细胞的终末分化和治疗失败。
### 研究总结
研究表明,JAK抑制剂通过减少CD8T细胞终末分化的炎症和IFN-I信号反应,显著增强了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然而,基线炎症水平较高的患者在使用JAK1抑制剂时效果有限,且伴随着CD8T细胞的终末分化和疾病进展。以上发现提示,JAK抑制剂可针对细胞因子信号的慢性免疫调节功能,为干预免疫治疗复发的肿瘤患者提供新路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有必要进一步验证这一策略的有效性。而Olink蛋白组学则为肿瘤治疗机制的解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致力于研究和推动生物医疗领域的前沿科技与创新,为患者的生命健康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